滚动:新晋艺术家欠资助难上流,艺术生态圈现“断层”

时间 : 2023-04-27 09:30:08 来源 : 星岛环球网


【资料图】

“香港艺术月”盛大结束,浓厚的艺术氛围背后,无数新晋艺术家及艺团正默默寻找发展机遇。然而,有艺术家坦言,实际可申请的资助计划寥寥可数且门坎高。查看历年受资助的名单,不少计划的受资助者甚具知名度,初出茅庐的艺术家或中小型艺团难抢占席位。有本地艺术系毕业生分享,曾申请资助帮补展览开支,惟最终得到的金额也不足以支付场租。有学者则认为,艺术界要多办研讨会谈论政策与资助,让相关的支持有效分流至各个界别,才能产生协同效应,拓展艺术文化。

▲政府长期资助9个“主要演艺团体”。

“艺术创作是我想走的路,但始终要生活,当年机会不多。”10年前于本地大学艺术系毕业的Ken,在毕业展览后幸得策展人垂青,举办过1次展览,惟及后多次自荐不果,“学系设有不同奖项及奖学金计划,感觉得不到就较少发展机会。”他忆述,自己也曾获前民政事务局批出“海外交流基金”,帮补出外交流的机票钱,惟当年并不清楚可以申请艺术发展局的“新苗资助计划”,错失良机。

手续繁复降申请意欲

新苗计划主力支持毕业不超过5年,或在其申请领域从业不超过3年的新晋艺术家,资助上限为50万元。然而,Ken时有听闻资助金额过低,“有朋友举办展览只获批2万元,若然场地设置复杂,不太帮得上忙,可能印刷场刊已花光了。”他续指,近年申请资格愈趋严谨,繁复的手续也减低其申请意欲,“要交大量文件,经过多轮审批才取得少量资助。”

▲香港艺术家或艺团可申请政府和其法定机构的艺术发展资助。

现时,香港艺术家或艺团普遍可向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和艺发局申请资助(见表)。文体旅局指,由2011年至今批出26个“跃进资助”计划及136个“项目计划资助”计划,历年获批资助的总金额分别为9145万元及29360万元。惟就最新公布的第11轮资助计划申请结果而言,评审小组从75份申请中拣选出16个计划书,仅占整体申请约20%。

新手无力筹逾20万赞助

据《香港汇览》所示,两个计划旨在扶助中小型艺团,同时培育新晋艺术工作者。但仔细查看两个计划的申请资格,会发现门坎甚高,以跃进资助为例,申请者必须证明已经或将会就其项目获得不少于港币100万元的现金收入,当中至少25万元须来自非政府赞助或私人捐赠;项目资助计划的申请预算开支须达100万元或以上。

历年资助名单上,受惠对象多为具水平或规模的艺术工作者和艺团,却鲜有新晋团体。有新晋独立艺术家坦言,难以单凭一己之力找逾20万元赞助,并在香港举办规模达100万元的展览;有不愿具名的音乐家透露,曾听闻有获批计划最终花费比预算少,无奈被取消资助资格。

倡增特定名额给中小艺团

至于艺发局的“年度资助”,旨在培育本地中小型艺术团体卓越成长,惟获资助名单上仍然有资深艺团。有艺术家形容,只要成功获得一次审批,日后再申请时,当局便会“合埋眼畀钱”。有艺团也指,以同一标准审批新晋和资深艺团,以及中小艺团和有规模的艺团并不公平,只会造成“贫者愈贫,富者愈富”的现象,“应增设特定名额给新人和中小艺团,也应每年检视获资助团体是否已有‘独立’的能力,将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艺团。”

另一边厢,政府每年拨款给9个“主要演艺团体”(俗称九大艺团),同样被批资源分配不均,有学者不讳言,香港艺术生态圈出现“断层”的死症,“小艺团是艺术发展的种子,却缺乏持续发展的机会,若然他们未能发展,整个艺术生态便告死亡!”他补充,以往积极扮演中间角色的“艺术中心”失守,香港只剩下小型独立艺术空间及大型博物馆两大极端,故新晋艺术家或艺团难以向上流。

以往艺发局曾举办多场研讨会,谈论政策与资助,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副教授谭伟平指,近年不见恒常举办相关活动。他提到,艺发局早年也曾听从业界声音,对“年度资助”的资助年期作出修订,“改善空间一定有,但业界也要发声。”他指,对比欧美国家给予艺术家的支持,香港资助并不少,但分配却有待优化,“让相关支持有效分流至各个界别,才能产生协同效应,拓展艺术文化。”针对经验尚浅的创作者,谭建议,新晋艺术家可与新晋策展人合作,建立互相学习的生态,达至双赢局面。

艺术家借“高才通”来港发展

港府锐意抢人才,去年底推出“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”,截至上月共有逾8700宗申请获批,当中也有艺术家通过计划来港发展。

“高才通”计划为香港招揽3类人才,包括世界百强大学毕业生。据政府新闻网分享,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北京艺术家任哲,近月也通过“高才通”来港发展。任哲上月于社交平台上传一张香港近照,正是其位于中环交易广场外的作品“云端”。对于吸纳海外艺术家在港发展,有学者认为,要促进各地艺术界深入交流对话需要时间,“来香港住两、三个月并无意义,倘若让他们留港数年,花费又不少。”他指,相关效益不难估算,建议政府多把资源投放在本地艺术家,“要交流就让本地艺术家到海外,多看看别人的创作,刺激灵感!”

空间资源需求殷 大型艺术品展场难觅

有艺术创作者坦言,除了资金以外,也有场地的掣肘。

艺术创作者“巫墨笔欢”指,在香港发展传统书法及国画有一定难度,若然想针对年轻市场,举办展览的场地选择不多。另一新晋创作者伍颖欣(Amber)亦指,其金属雕塑作品所需要的空间和资源相对较大,形成一定挑战,“最大型的作品逾3米阔,虽然比不上户外更大型的雕塑,但要找到可容纳的工作室也不容易,现时每月都要花费约2000元作存仓。”

▲新晋创作者伍颖欣期望日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工作室。

Amber指,毕业后借用别人的工作室创作,制作大型作品也要考虑运输及储存,期望日后可以拥有自己的工作室,“一直有物色工厦单位,但每个月要预留一笔支出作租金。”她期望,香港能够有更多类近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(JCCAC)的艺术空间,让新晋创作者也能找到容身之所。

以上内容归星岛新闻集团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引用。

标签:

相关阅读

X 关闭

X 关闭

热门文章